《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0720字。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备考指要】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
2.结合改革开放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
考点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________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1978年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________》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要以________为中心。
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
(4)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概念
①前提: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②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③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