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3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荷塘月色(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略读—品读—拓展”教学模式设计的欣赏课,将充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水平。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清新自然的语言美。
2、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
2、理解作者寻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与景物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阳光是美的,它温暖明亮,灿烂热烈,能普照万物,孕育生灵;月光是美的,它清丽温柔,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遐想,促人神飞。月光,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熟悉的,但你能恰到好处的对月光进行形象的描绘,写出它的诗情画意吗?为了使我们逐步具备这个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描写月光的典范之作:
(板书)荷塘月色
朱自清
二、总体感知:
(一)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2分钟),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二)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板书)
第1段 夜游荷塘的缘由。
第2段 去荷塘小路的所见。
第3段 走在小路上的感受。
第4段 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面的景物。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提示: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1段是写“夜游荷塘的缘由” (情),是“引子”,应独成一部分。第2—6段是写“荷塘月色”(景),应归为一部分。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写的是“景中人”(情),也应独成一部分。全文应划为三部分。)
(注意:也可采用课本上第7页的观点,1—3为一部分,4—6为一部分,7—8为一部分,其依据可参考课本上的说明。也可以分为四部分,1为一部分,2--3为一部分,4--6为一部分,7--8为一部分,依据是作者的行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去。总之,文章的划分,本无定式,只要能找到言之成理的依据,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三、课文讲析
(一)讲析第一段
1、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心绪烦乱、惆怅苦闷,这也正是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