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17 6: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背诵全文,积累名句及诗词常识。
3、运用想像和联想,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难点)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诗词朗读方法;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品味诗词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方、法,再现诗词所包蕴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学习《水调歌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词中精美的语言。
教学内容:
一、导入:
由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所学的几篇文章,都是有关节日和乡风民俗的。同学们,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端午、中秋)。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我们都有所了解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咏叹不已。你能说一说有关中秋咏月的古诗句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 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乡》)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去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 白居易《暮江吟》)
二、解题:
水调歌头,词不达意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故名。
三、初读全词,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大意。
上阙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四、小组合作:
1、朗读全词,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根据各人的理解,描绘出词中所写的情景。(可以口头表述,也可用图画等其他形式表示。)
3、作者为何想乘风归去?在作者的心中,天上、人间哪一个更美?
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4、作者如何排遣心中的郁闷和感伤的?此词仅为怀人而作吗?
各句词的大意参考:
“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