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设置
- 资源简介:
约9260字。
导学案的设置
兖州一中以其独特的教学法迅速跻入全国名校行列,引起了同行者的关注,各地中学闻讯,纷纷组织考察团前去取经。由此可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下面我来谈谈导学案设置的一些问题。
一.导学案的认识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设计出的一种辅助和引导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在借助导学案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 , 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辅助者。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兖州一种考察期间,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将导学案完成的极好,而且,在课堂上,发言踊跃,语言表述流畅。
二.设置导学案的前期工作
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教材,读本。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必修,选修教材,高屋建瓴,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出发,旨在培养他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与创新的能力。这之中既有对知识的掌握,又有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导学方案,就必须做足前期工作。
1.开学前两周开展教材研讨会。
在开学初期,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研讨,要求从教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出发去研讨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方向,其中包括课程理念,思路,建议。考试大纲是指挥棒,内容涉及考点要求及考试方向,而教材是实施手段,内容有课本编排特点,编者意图,课程内容重难点。只有做到这三点的有机结合,才会使我们的导学案更完美,更高效。
2.制定高中语文学科整体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所谓的预实际上就是计划,规划的意思。事实证明,有很多人做事毫无规划,工作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导致了事业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与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设计和采用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计划。所以在进行新课改时,我们一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三年计划,计划中包括三年实现目标以及实施过程和方法。做任何事情,请记住:只有良好的目标才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三。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中的每一道问题,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这其中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无论哪一方面都要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题目。打个比方,这道题,如果你是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才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真正让学案成为人人参与,并且激励学生人人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
在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兖州一中的导学案都有层级的设计。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识记,b级为理解,c级应用,d级为拓展。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所以在兖州一中不存在导学案是否做完的问题,每个学生只要尽自己努力完成作业就合格。要做到分层次设计导学案,就要求教师将难易不等,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问题,使每个阶层的学生都有题可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③ 方法性原则
在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中,我们发现,除了整体的学法导航外,在很多具体问题之后教师都会进行解题思路的点拨。如《赤壁赋》的导学案中有这么一道问题,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点拨: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关键词,理清感情脉络),在括号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学法指导了,通过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目标,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③ 课时性原则
去兖州一中之前,我曾经在思考,对于每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难易都设计一个导学案学习,是否速度太快?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设计导学案时像我们备课写教案一样,也是根据篇幅长短,难易程度来分课时设计导学案的。这就保证学生学习的透彻,深入。
2.导学案的设计环节
①学习目标
这个环节一般有三个内容。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掌握,基本字词以及文学常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提升了哪种能力如鉴赏,阅读,写作等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文章的审美趣味以及个性发展木标。设置目标时一定要简洁,清晰,全面,准确。
②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③ 知识链接
简而言之,这一个环节就是作家作品及事迹,写作背景的介绍环节。但在考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导学案有文本解读的环节,就是将文章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