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20字。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 “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