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极化》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090字。 《走向多极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结合苏联的历史,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影响。
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过的历史知识,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的不同结果的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法,使之更加深刻地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和苏联历史的分析,认识到一种社会制度的巩固主要是靠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强调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战后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苏联是一个决定性因素。46年后,两极格局彻底崩溃,苏联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其表现有: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多极化世界形成过程加快。苏联剧变促使全球性战争危险进一步减退,又带来国际局势的新动荡”。教材叙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的过程,接着介绍了成为鼎足之势的西方国家美国、欧盟、日本的发展状况,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面临的种种矛盾以及普京解决矛盾的措施,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团结的力量(特别是中国发挥的作用)对抗面临的压力,从几个方面的史实展示了两极格局的瓦解以及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曲折发展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推动(2)重要原因:美苏争霸使双方力量削弱(1)直接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表现:略
特点和趋势:略。当今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
1、过程:
1)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一,改革的背景。①国内政治体制僵化: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体制,主导方面是恢复传统的斯大林时期的体制,朝着进一步僵化和集权化方向发展,其重要特征就是个人集权,缺乏民主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崇拜。②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1966—1970年,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7.8%,1982年分别下降为3.3%和2.6%。同时,苏联在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大,军备竞赛也拖垮了苏联的经济。③社会矛盾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