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课堂实录17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潘国惠 深圳市平冈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投影)一个人和一座古园相遇了;他在这古园里,呆了整整十五年;十五年前,他带着对命运的仇视走进地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到底怎么了?
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
师:残废的何止是双腿呢?除了身体上的,还有心理的。他怎么办?
生:走入地坛,逃避社会。
师:地坛,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园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古殿檐头以前浮夸的琉璃,而今已被剥蚀;门壁上炫耀的朱红而今已淡褪;曾经高墙和玉砌雕栏而今已坍圮……作者在描写古园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手法,把以前古园的辉煌和现在的荒芜作对比。
师:作者笔下的地坛呈现了什么特点?
生1:荒芜
生2:冷落
生3:历史感
生4:历尽沧桑
师:四百多年来地坛历尽沧桑,而作者也历经了人生的一个巨大苦难,在作者看来,这像是上帝的安排,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1:缘分
生2:宿命
师:大家觉得“缘分”和“宿命”哪一个更好?
生齐说:宿命!
师:为什么?
生1:这更能体现史铁生和地坛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
生2:更具悲观、悲剧色彩,更符合史铁生当时的心理状态。
师:对的。史铁生觉得他的悲惨遭遇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而他与地坛的相遇又似乎上天安排的。在史铁生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他与地坛就这样相遇了。在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里,作者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找找不到自己。大家想想,为什么作者会找不到自己?
生1:作者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看着别人都有事可做,而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何去何从,他找不到自己。
生2: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活着,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师:作者在遭受苦难后,找不到自我,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只好摇着轮椅到地坛去。在地坛中,作者找到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作者找到了东西给他带来什么启示?
生1:作者找到了蚂蚁、蜂儿、瓢虫、蝉蜕、露水,蚂蚁、蜂儿这些小生物非常的渺小,非常卑微,却没有因为自己地渺小而消失,也存在于故园中,快乐地活着,充满着生机。
生2:还有露水,露水的生命很短暂,但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在滴落的一瞬间,发出万道光芒,生命虽短暂但也要发光发热。
师:“露水轰然坠地摔开万道光芒”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说: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