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第一册语文期中复习(二)
教学目标
一、欣赏四篇山水游记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二、体会四篇精品散文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三、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 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教学这一单元,应该先从我国散文发展史的高度审视这几篇文章,以便对整个单元选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一个完整的把握。
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调相一致,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这个单元的课文虽然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在勾画山中风景的同时,流露对朋友的深挚情意。总之,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情感。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不过,这些课文中常常涉及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其中部分内容有着比较深的文化背景,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不必要求深入理解。
(二)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起点,本单元应有意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以反复诵读作为理解文章的前提,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标注、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三)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富,各具其妙。如《游褒禅山记》中对后洞游览过程的简笔交代,《兰亭集序》中骈散间行的清新文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书中有画、书亦如诗的写作手法,尤其是《赤壁赋》,更代表了赋体文的特点,描写细腻,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些作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优美语句,体会写景散文中常用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尽可能多背诵一些篇章,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文化知识
1.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又因他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2.序、跋: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还有的很像是抒情散文。它是附着在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序一般在前,跋一般在后。两者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3.苏轼(公元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
4.赋 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如《阿房宫赋》。
5.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的八个散文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有《王右丞集》。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进,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宫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7.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也称“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二)古文运动与韩、柳、苏的散文风格
中国散文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历史散文和诸于散文,到秦汉时期的各体单篇散文,文学色彩愈来愈浓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继承了汉赋的发展轨迹,逐渐形成了“骈四俪六,锦心绣口”的骈文,并很快繁盛起来,这便更增强了散文在修辞、音韵等方面的艺术审美价值。但是,由于骈文过分重视形式的华丽纤巧,其内容往往空洞贫乏,势必要日趋僵化,并且阻碍散文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便共同倡导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在革除形式主义文风,恢复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愈在散文方面的主张,绝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和革新,他主张学习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言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也是创作上的重要实践者,是我国文学史上出色的散文家。他把新型的“古文”广泛地运用于政沦、书启、赠序、杂说乃至祭文和墓志铭等各种文体,形成了雄健浑厚、气势磅礴和明快犀利,曲折自如的风格。与叙事紧密结合是韩愈长篇抒情散文的特点。《祭十二郎文》一反传统祭文的固定格套,用自由的散体抒写悼念亡侄的哀感,于琐屑的叙事中融注了呜咽梗塞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叹,文笔凄婉流转,感情真切动人,被后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古文运动的另一位主将柳宗元的散文也是丰富多样的。他的寓言讽刺散文和人物传记散文,对现实的认识和批判比韩愈要深刻,对人民的同情比韩愈还强烈。代表作有《蝜蝂传》《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三戒”等等。他是继郦道元之后的又一位刻画山水的能手。但是,他的山水游记不是纯客观地写景状物,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寄兴,意境幽邃凄清,文笔清新冷峻的风格。《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愚溪诗序》用自嘲的笔法表达了孤愤郁结的牢骚,忽而写景,忽而抒情,忽而议论,转换变化,情文相生,显示了他圆熟活脱的语言艺术,为后世所传诵。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古文运动的优秀继承者。他在散文创作上,不仅重视思想内容,更重视艺术价值。他的议论性散文,说理透辟,语言明快,文笔犀利,他的叙事、抒情、写景散文,更为精美,常被后人作为典范。他的前、后《赤壁赋》,描写江山如画的胜景,境界开阔,充满诗情画意,而作者俯仰古今,感慨平生之状,也宛然可见,可谓景、情、理相交融,语言之妙更是难以言状。
二、单元测试
(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guǐ) 庐冢(zhǒng) 流觞曲水(shāng)
B.激湍(tuǎn) 瑰(guī)怪 游目骋怀(chěng)
C.蜉蝣(fúyóu) 懈怠(dài) 放浪形骸(hái)
D.壬戌(xū) 斗宿(xiù) 山川相缪(l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茂林修竹 趣舍万殊 静燥不同
B.情随事迁 惠风和畅 不绝如缕
C.杯盘狼藉 沧海一栗 窈窕之章
D.乐观旷达 洗盏更酌 倚歌而合
3.对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信(实在)可乐也 泛(在水上漂浮)舟于赤壁下
B.正襟危(端正)坐善 侣(以……为伴)鱼虾而友麋鹿
C.步仄(狭窄)径,临清流 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举酒属(劝人饮酒)客 遗(遗失,丢失)世独立
4.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的“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5.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③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期限在于消灭。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
C.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就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
乞不用赃吏
宋·包拯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泊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
贪残,慎名器如此。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
B.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
C.纵遇大赦,更不录用。
D.欲乞今应臣僚犯赃抵罪。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盗贼蜂起
B.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殊途同归
C.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虽有重律,仅同空文——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朝廷)皆禁锢其子孙,矧自犯之乎!
B.(臣)欲乞今应臣僚犯赃抵罪,(朝廷)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
C.纵遇大赦,更不录用(之)
D.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乃)无日无之。
10.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泊具案来上,或横贷以求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等到做好案卷送上来了,有的横加宽大来保全赃吏的生命,有的法外施恩来免除赃吏的罪名。
B.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虽然有严明的反贪污法律,仅仅如同空文而已,贪官污吏绝不害怕。
C.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其子孙,矧自引之乎!——从前西汉东汉时,对于因贪赃判罪的官员,都禁止他的子孙当官,何况是犯了贪污罪的本人呢(就更不能再当官了)!
D.纵遇大赦,更不录用。——即使遇到大赦,也更加不能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