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70字。
《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
时间:2006、10、13
师:流泪,在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翻开文学史,打开人生画卷,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流泪代表着一种善良,一种高尚。同学们,请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写泪水的诗文,说出其中代表性的句子。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你在诗句中读到了什么?
生:教师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诗句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不语)
师:好,我替你补充,两句诗写尽了千载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生:老师,您说两个。
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里面,有什么?
生:有悲哀。
生:有无奈。
师:我读到的还有超越物质的人间真情。《琵琶行》中有一句写泪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生:那里没有泪水。
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师:白居易的泪水里有天涯沦落遇知音的百千情结。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总会见到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的泪水。每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总能听到那首《让世界充满爱》,总能看到温暖的泪水充刷着现实的冷酷;从《感动中国》那里走入我们视野的英雄,又有哪一个不曾让我们为之倾倒,并献上我们激动而崇敬的泪水啊!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也有的人说,读懂了泪水,才能读懂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台湾作家琦君为我们讲述的关于泪水的经典:《泪珠与珍珠》。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师:大家对课文阅读之后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不能说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话语?
生:(多人)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师:给你留下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出现了三次。
生:文句优美,读着舒服。
师:和作者当年一样。这句话,在文章中是一个什么地位?
生:最好的句子。
生:主旨句。
师:既然是主旨句,我们就更该好好的品一品了。
生: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生:也是引用。
师:从修辞入手,分析句子,大家的进步值得表扬。继续。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透过泪水可以看到人物的心灵。
生:老师,温厚是什么意思?
师:温和宽厚。人变得温和宽厚,就少了一份锐气,多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些计较,多了一些宽容。
生:心灵因为饱经忧患而变得更加温和宽厚,是不是可以说,温厚是人成熟的标志,是人生的一种高尚追求。
师:很好。温厚同样也是我国古代贤人高士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生:上面一句,说的是文章的内容;下面一句,体现的是文章的思想。文章是通过写泪水,让我们思考人生。
师:精彩!
生:眼对心,泪水对忧患,清明对温厚。前面的同学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再补上两句:泪水中,透出忧患;清澈明亮的眸子中品出温和宽厚。
师:具体解释一下。
生:我在预习时,感到这里的泪水缺少兴奋的、喜悦的、激动的,都透着一份沉重。
师:善于思考的学生永远是让人敬重的。思考就会有收获。我们品味泪水的同时,也应品出一种忧患。是这个意思不?
生:是。每一个泪水的故事后面,都能品到忧患。
师:那好,我们就一起去品味文中带着忧患气息的泪水吧。
生:泪水太多了。简直有点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