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 资源简介:
约3220字。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荣县一中 伍大方
暑假接受新课程培训后,一直在思考新学期应该怎样上课的问题,尤其开学前几天,感觉困惑,上网了解有关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后,决定开校尝试着改变授课模式,目的在于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提高授课的效率。经过半学期的实践,结合上周去成都参加的新课程学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些粗浅的体会: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只有两个判断标准: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效课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本学期前两周,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小结。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学生往往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教学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篇课文进入新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十多份问题单,几十个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每个问题时,先公布问题的提出者,这样,对提问者是一种鼓励,也能提高其他同学提问的兴趣。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后,每个小组可答问,也可补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只要一个同学回答了,课代表对整个小组都作记载,并把记载情况作为对学生课堂表现考核的依据。学生回答不够好,老师再做小结和补充。而在学生回答和补充的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和鼓励,以保证不偏离教学方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