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全科试题(4科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文综).doc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综)普通班.doc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理综)重点班.doc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英语).doc
内蒙古包头一中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doc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 文(2010.11)
出题人:康晓峰 审题人:王 洁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 参议院 融会贯通 陈词烂调
B、渲泄 炒尤鱼 各行其事 民生凋蔽
C、坐阵 捅漏子 声名鹊起 珠光宝气
D、辑拿 候车室 大有稗益 独挡一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交际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艺术。只要你能够有效地运用这门艺术,便会左右逢源,无往不利,融人社会,取得成功。
B、家长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要想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面对他的不情之请,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C、《人类文明史图鉴》就人与自然、城市、家庭、战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而微的介绍,涵盖了世界各大文明,并十分重视历史的分析。
D、新星公司花重金挖来的邓一林,在近期的几次重大活动中失误不断,公司的上上下下对他另眼相看,议论纷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的陶罐,具有典型的古王国时代的风格。
B、保护森林,要采取建立责任制和加强法制双管齐下,否则将愧对子孙后代。
C、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唯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时读书,汉字为友。每当我面对眼底并肩为伍、列队成阵的汉字,点撇钩捺间, ;平平仄仄中, ;方方正正里, 透出纸背。
①民族的端庄、民族的品格、民族的性情
②犹见民族五千年的风霜
③犹闻东方古国洪钟大吕的流韵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人为什么会迷路
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确定方向寻找路径并不是什么难事,以金黄地鼠为例,即使把它的双眼蒙上,并七拐八转地带到一个远离巢穴的地方,它还是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并且以直线路径“飞奔”回家。鹅、蟾蜍以及蜘蛛也都表现出类似的本领。
然而,人类的寻路本领远不及这些动物。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再返回起点。但是,没有一个被试者的表现令人满意,他们不是走过了,就是没走到。看来,现代人的导向能力天生就很差。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在回想回家的路时,人脑海马区的某种神经元放电剧烈。这说明,人脑具有专管导向能力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位置与在大鼠、猴子和金鱼大脑海马区中发现的类似。既然如此,为何人们还会迷路呢?
研究人员测试被试者在虚拟迷宫中的导向能力。迷宫中布满了“捷径”,似乎通过这些“捷径”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稍微掌握点几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捷径”其实是“陷阱”,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但是,被试者却义无反顾地掉进“陷阱”。这项测试表明,人在判断方向时,几乎不考虑几何学知识,而是通过路牌指引回家的路。即使依靠建筑,我们也只是参照建筑告诉我们该左转还是右转,全然不理会这些建筑的空间分布。
早期人应该也是通过几何学知识定义周围世界、判断方向所及,但是,随着人脑的逐步开发,脑袋里储存的经验越来越多,推理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地,人类逐步丧失了这种精确的导向能力,而是通过推理和经验,通过建筑和路牌,寻找回家的路。
早期人大都以游牧生活为主,居无定所。居住地相对空旷,周围世界几乎一成不变,要不就是沙漠,要不就是雪原,根本没有路,又何来的建筑?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