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学目标
1.鉴赏本词的写景艺术;
2.正确理解本词中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
3.感知本词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写景、叙事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欣赏法;
3.探讨法。
四、教学设想
教师紧扣诗歌的形象塑造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这首词。
1.使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其豪迈奔放的特点;
2.让学生从周瑜这一形象中感受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把握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及其洒脱旷达的胸怀。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南唐至北宋中前期,词一直纠缠于男女之情、春愁秋恨上,体现了柔靡纤细的婉约风格。而苏轼的词一改前朝词风,以其高远清新的境界和豪迈奔放的风格打破了婉约派一统天下的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代表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新课解析
(一)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当读得洒脱,不要低调处理。
2.主要内容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二)具体鉴赏
诗歌作为最纯粹、凝练的文学样式,离不开形象和情感这两大要素。下面我们就从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个方面来欣赏(鉴赏)这首宋词。
1.就本词而言,苏轼是怎样刻画艺术形象的,试作分析。
(1)前三句历来被人称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始,“大江东去,浪淘尽”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气象恢宏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基调。大江东去,淘尽一切,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像:历史上有多少杰出的人物都如滚滚的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这也更可以让我们体味到作者独立江岸凭吊古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这也回应了“赤壁怀古”这一题目。
(2)七八九三句是怎样描写赤壁之景的?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水,“惊”写出汹涌,“拍”描绘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色、色彩逼真、贴切。这种描写把读者顿时带入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