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瓯海三校联考高一语文(上)期中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给分)<br>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r>
A.慰藉(jiè) 坍圮(pǐ) 召(zhào)唤 百舸(gě)<br>
B.绮(qǐ)丽 炫(xuàn)耀 袅娜(nuó) 绵亘(gèn)<br>
C.发酵(jiào) 枯槁(gǎo) 恪(kè)守 遒(qiú)劲<br>
D.佝偻(lǚ) 长篙(gāo) 隽(juàn)永 河畔(pàn)<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r>
A.云彩 神采飞扬 诚恳 开垦土地 B.暄响 寒暄客套 窗扉 敞开心扉<br>
C.炫耀 耀武扬威 慰藉 声名狼藉 D.忧郁 犹豫不决 清凉 青山绿水<br>
3、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 )<br>
A.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br>
B.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br>
C.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br>
D.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br>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r>
A.新诗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br>
B.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语言高度概括精练是旧体诗固有的特点,新诗则可以不受限制。<br>
C.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旧体诗讲究格律,新诗相对自由。<br>
D.朦胧诗是新诗发展到1979年、1980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表达的思想比较含蓄、感情比较隐秘、形式上颇为新奇。<br>
5、对《荷塘月色》的评价最高的一项是( )<br>
A.林黛玉在《咏海棠》中有句好诗:“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魂是在一缕香,而《荷塘月色》中正有一句“送来缕缕清香”,可谓难得之妙句!<br>
B.天上、地上,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树上、水中,构成了一幅静谥、淡雅、朦胧、柔和、美丽的水墨画。<br>
C.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光洁白而无暇,取荷花,又取月光,选材实在精当。<br>
D.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写不尽之意,见于言外。<br>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r>
A.能谤讥于市朝 B.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br>
C.今齐地方千里 D.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