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50字。 《抗日战争》教案
(一)课题: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全民族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结合实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对照比较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和细菌战 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兽性的原因 结合时事思考讨论“再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抗战的胜利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学习史论结合及论从史出的方法。 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日军的滔天罪行:典型代表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
抗战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