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题,约13030字。安徽名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综合试题 说明:1.本试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包括20个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计120分;(Ⅱ)卷包括11道题,共计180分 2.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能得分。 3.化学试题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D(重氢)2 C 12 N 14 O 16 Mg 24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第(Ⅰ)卷 1. 继“三聚氰胺”引起的奶粉事件之后,蒙牛特仑苏牛奶添加“OMP”并夸大功能消息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OMP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促进骨形成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效应的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简称IGF-1)。据报道牛奶中过量添加OMP能增加患 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叙述全部正确的是 ( ) ①和三聚氰胺一样,OMP也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和胰岛素一样,OMP通过注射才能发挥作用 ③OMP具有调节代谢的功能,其调节方式也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④过量OMP导致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⑤OMP与生长激素具有类似的作用 ⑥OMP的形成还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 、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3.下图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注:图中姐妹染色单体画成一条染色体,黑点表示着丝点)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此种异常源于基因重组 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 C.此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D.此种变异可能会导致生物体不育,从而不能遗传给后代 4.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而致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能生长,-不能生长) A B C D E 甲突变菌 + - + - + 乙突变菌 - - + - - 丙突变菌 + - + + + 丁突变菌 - - + - + 分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可以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 D. 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 B D A C E 5.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6.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7.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 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