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渴生者》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渴生者
江苏省滨海中学 主备人:张海洲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 理解文章主体采用卢桂兰的口述实录的作用
3. 在口述中找出能体现卢桂兰性格特点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即对人类生存和生命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设身处地地想想当时的恶劣环境,而主人公却顽强地生存下来的情景,加强自己对文本的体验。
四、布置课前预习:
1.你所了解的唐山大地震;
2.阅读文章,思考卢桂兰能生存下来的原因
五、教学步骤:
1. 生字词
伫立zhù 抠出kōu 扼杀è 一大摞luō 蘸zhàn 汆丸子cuān
2. 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通过书籍、网络等手段查阅到的有关唐山大地震和作者钱钢的有关情况
老师补充:钱钢,浙江杭州人,生于1953年。他从1972年开始,在上海学习,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剧本多部。1969年参军,后升任军官,并从事新闻文化工作。198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并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88年受聘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1990年到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报》工作,1991年以主要策划人身份参加创办《中国减灾报》,并任该报首席记者、执行编委,主持该报编务。1995年后,以主要精力从事近代史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他的著作《唐山大地震》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为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以出版作品还有《海葬》、《蓝军司令》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突然发生7.8级强地震,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唐山蒙受惨重灾难,被夷为一片废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区的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度38分,东经118度11分,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的影响区域极大,强震波及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名咀山,1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破坏区3万多平方公里。区内民房大量倒塌,农田淤满泥沙,水渠、水井堵塞,公路、铁路、桥梁损毁。据京津唐地区累计,地震中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3. 文章第一节就写自己对生命存在的思考(第1节)
明确:“生命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且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指出“生命存在需要坚忍和顽强”
4.文中在写卢桂兰之前先写一些人“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然后指出“人类出于更顽强的渴生本能,却仍在奇迹似的为生存为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引出卢桂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