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教案5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1 19:43: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泪珠与珍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这篇散文出现的几种泪,理解题目的含义。
  2. 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中优美或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分析课文的层次和思路。
  2. 通过深入研读课文的主题句,把握课文的主旨。
  3.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生活经历,加深对课文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教学重点:理解“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泪珠与珍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从学生搜集的诗句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用于课文的导入,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情境,体会到泪珠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很顺利的引出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眼泪代表着感恩,眼泪代表着感动,眼泪代表着相思,眼泪代表着亲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泪”歌咏着他们高尚的人生追求,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台湾女作家琦君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泪,那么她笔下的泪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况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板书:泪珠与珍珠)
  二、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文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她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
  尽管琦君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思乡怀人之作。而这一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泪珠与珍珠》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她的代表作:小说《橘子红了》,散文集《翡翠的心》《桂花雨》《红沙灯》等。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感知作者的思想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