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3小题,约7300字。答案扫描。
昆明市第一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或内,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2 N:14 O:16 Cl:17 Mg:24 Al:27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菌体外分泌外毒素,其成分为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控制细菌外毒素合成的基因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
B.细菌外毒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活动密切相关
C.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外毒素主要引起机体体液免疫
D.对数期细菌快速增长,积累的外毒素最多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内吞,外排可以实现细胞成分的更新
B.噬菌体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通过发酵工程可以获得大量单细胞蛋白
3.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则A、B细胞只能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乙中T2到T3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C.图丙中a、b、c可依次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D.图丁中,部分细菌、放线菌、蓝藻可以完成①过程
4.仔细识图并选择正确答案 ( )
A.图甲表示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体内,4天后分别向三
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和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A组兔子注射的应该是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的应该是生理盐水,向C组兔子注射的应该是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B.乙图为细菌群体生长的部分曲线,用连续培养法可以延长cd段,从而延长生产周期
C.丙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X为靶细胞,Y为效应淋巴T细胞。
D.分别刺激丁图结构中的①、②、③、④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②
5.下列有关发酵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如果泻染了杂菌,这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影响青霉素的产量
B.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过低时,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C.培养基C:N=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会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