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漫话清高
如皋市江安中学 尤红春
教学目标:
⒈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⒉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介绍金开诚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⑴“清高”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清”:为人清白正直;“高”:孤高
⑵文中分别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清高的内涵?
明确:许由、陶渊明、诸葛亮、苏武、林靖和、倪云林、李白、孟浩然…
⑶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
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还要提倡“清高”?
四、重点分析
㈠“清高”在古代
⒈在作者所例举的这些名人中,哪些属于真正的“清高”,哪些不是?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清高的样板,有些人则不行?作者心目中认同哪一类型的清高?为什么这么说?请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
明确:
类型 人物 原因 目的 作者倾向
清高之人 许由 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为人君 “清高”与显贵无缘 刻意回避显贵与富贵,将之与清高隔绝,一定要让清高与清贫与归隐划上等号,缺乏责任感。
陶渊明
林和靖
倪云林 有才艺可做官,却不屑做官 “清高”与富贵无缘 这种清高是一种心性使然,而又有自身值得清高的资本,作者较赞同。
非清高之人 诸葛亮
汲黯
苏武
魏徵
颜真卿
史可法 因做官不被评为清高 “清高”与富贵无缘 作者认为他们远非清高二字可比
李白 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 清高标准严格 尽管李白不能算清高,但作者心目中李白有更值得推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