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3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标:
1. 强化景物描写的方法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独立自由的旷达情怀,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优美的散文语言,抓住景物特点,达到缘情造景的艺术效果
2. 理解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美好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关于“亭台楼阁”,我们在初中课文中接触过很多,大家能不能回顾一下?(学生考虑)(打出课文题目)老师挑选了几个,我们来看一下。(打出幻灯片1)醉翁亭,这个亭是以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名号命名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打出幻灯片2)我们再来看这个亭,大家看一下这首诗,再想一下这个亭叫作什么名字会比较有诗意。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停顿)(学生回答)后人把这座亭称为“陶然亭”。座落于苏州园林的沧浪亭,它又是怎么得名的呢?我们来看一下。(打出幻灯片3)取自屈原《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打出幻灯片4)那么在写自己小屋的有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我们知道每一处地方的命名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表达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情感。那么我们今天来欣赏一下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是如何描写他的“空中楼阁”的,同时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介绍:(打出幻灯片5)李乐薇,台湾著名散文家,1930年生于南京市。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来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余光中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的:“李乐薇的作品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
介绍完李乐薇背景和作品特点,我们来开始看课文。首先,我把全文读一次,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两个问题:①题目“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空中楼阁”其实就是指什么?②“空中楼阁”四周有什么景物?(打出课文题目,放背景音乐查理德《秋日的私语》)(大约8分钟)
读完课文我们大家回到题目,大家看一下这个题目,结合课文思考“空中楼阁”指什么?(小屋),我们知道了作者在写小屋,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取名叫“小屋”或者“林中小屋”,而叫“我的小屋”呢?(突出“我的”,可以看出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与自豪。)
李乐薇在这篇文章中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诗化的意境。那么他是怎样描写小屋四周优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