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4 3:4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导学目标:
1.体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2.理解、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难点)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方式:
  整体感知——朗读感知——朗读品味——鉴赏评价——实践创新
三、导学要点
  【导入新课】
如果说春天让人朝气勃发、浮想联翩的话,秋则让人平心静气、深思细品。请同学们打开诗词歌赋的记忆库,捡拾出几片金黄的秋叶,好吗?(学生七嘴八舌,教师鼓励表扬)(投影)同样是秋天,刘禹锡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马致远悲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李清照缠缠绵绵“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毛泽东独立寒秋,英姿勃发,放眼“万类霜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秋思”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熔铸到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那么散文大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如何一种况味呢?让我们伴着钢琴曲《秋日私语》,一同走进《故都的秋》。(配乐)
四、【讨论品读】
1.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秋的?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整体感知)
讨论:色、声、实、味。“味”这个字是全文情与景的浓缩,言有尽而意无穷,须细酌慢品。
2.作者认为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韵味有何不同?(筛选信息)
  圈画:清、静、悲凉、慢、润、淡……(味的具体内容)
3.写北国之秋而多次点到南国之秋,用意何在?(鉴赏评价) 
  讨论:烘云托月之法,突出北国之秋的感人至深。
点拨:联系文题“故都”(故乡、故国、故人)理解。
4.作者用他那丹青妙笔为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