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全科试题(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政治.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地理.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历史.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生物.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数学理.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数学文.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物理.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英语.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查试题语文.doc
福建省厦门市
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虽九死其犹朱悔。(屈原《离骚》)
(2)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千羲之《兰亭集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6)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①之奇。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败,众恐惧,校尉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佐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庄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佐等亲而惮之。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催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日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曰:“不如从曹公。”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注]①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和陈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间行归乡里 间:抄小路
B.典选举 典:主管
C.诩阴结绣 阴:阴谋
D.太祖比征之 比:接连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3分) ( )
①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 ②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③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④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⑤人战,果以胜还 ⑥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贾诩看出后,感到不安,后来离开了段煨。
B.曹操征讨张绣,不料兵败,只得撤军。张绣欲追击,贾诩认为穷寇莫追。但张绣不听,结果人败而归。
C.贾诩一生数易其主,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催、段煨、张绣等,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
D.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不济,走未后也。(3分)
译:
(2)催等欲以功候之,同辞不受。(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1)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
(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 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赤壁决战前夕,曹操在长江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文武官员。他乘醉横执长槊,立于船头,赋诗一首。一位部属当众进言,指出曹操诗句中的“不吉之言”。曹操大怒,用槊将他刺死。(《二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