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3 登泰山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者和泰山。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巧妙侧面烘托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感受泰山的神秀壮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重点、难点】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诵读、感悟,分析、鉴赏。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难词难句,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应该不会感到困难。可以把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反复朗读,深入感受理解。
围绕泰山的位置、登山的经过、泰山日出等重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体会作者写景和记叙的写法。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画或放映泰山日出的音像资料。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1.根据上下文,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阴]
其阴,济水西流(山的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余始循以入(开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望]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名望)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坐]
与子颍坐日观亭,观日出(坐在)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