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9小题,约10340字。
湖北省荆州市
201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相应的地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由学生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l~2题。
1.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
A.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2.图中城镇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 )
A.条带状,受气候条件影响 B.团块状,受地质构造特点影响
C.条带状,受地形的影响 D.团块状,受交通线延伸方向影响
中部崛起,湖北出路何在?“两圈一带”勾画出了湖北省未来经济发展格局的宏伟蓝图。“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周边100千米半径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城市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巴东,东至黄梅,全长1062千米,它以武汉为龙头,以黄石、荆州、宜昌、鄂州、黄冈、咸宁为支点,以江汉平原为腹地,包括沿江七市及所辖25个县(市、区)。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示意图(图2)和“两圈一带”空间结构图(图3)。据此回答3~5题:
3.武汉城市圈中,武汉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5.荆州市在湖北“两圈一带”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突出优势是 ( )
A.资源优势 B.区位优势 C.市场优势 D.劳力优势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图4),回答6—7题。
6.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7.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流含沙量大 B.径流年际变化大 C.径流季节变化大 D.河流无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