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扬州慢》教案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语文组 张传东
教学目的:1、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捕捉文中意象,体味“黍离之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理念:学生主体性 师生互动 启发式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自古以来,万物由盛而衰总会在人们敏感的心中激起一层层涟漪,小到花开花谢,大到国家兴亡。面对着衰败的景象,往昔的繁华总会袭上心头,万种愁绪油然而生,这种愁绪或化作长叹一声,或化作涕泪涟涟,或化作诗文一篇。
扬州是个好地方,隋炀帝开大运河是为到扬州,孟浩然烟花三月去的是扬州,杜牧生在异乡时魂牵梦绕的还是扬州。
展示杜牧诗:
1、《扬州》
2、《题扬州禅智寺》
3、《寄扬州韩绰判官》
然而,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一路烧杀掳掠,锦绣名城毁于一旦。扬州的劫难还不仅于此,公元1164年,金兵再次进犯淮南,扬州又深受其害,可谓雪上加霜。
公元1176年,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来到了扬州,面对着两次劫难之后的满目疮痍,面对着断壁残垣,他满腔的感伤,满腔的悲愤化作了一首扬州慢。(舒缓地)
(展示教学目标)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看课文。(3分钟)
3、用幻灯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姜夔,字_________,号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