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学习指导
- 资源简介:
约5330个字。
春
款款独步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
一、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2.书下注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还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诗言志辨》等。
2.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结构分析
1.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第1段,仅17个字,一句由短短的四个分句组成的话,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引领读者一起进入对春天的企盼之中。叠用“盼望着”,足见望春心切。借用“东风”报讯,宣告春天到来,充满喜悦。两个“着”、两个“了”,不但写出了动态,表示正在盼望,也表示东风确已到来,春天确有脚步,还给人以亲切、柔和、温馨的感觉。)
2.第二部分(2—7):绘春——总写春的轮廓。(作者用总分结构描绘春天的景象。第2段总写,3至7段从草、花、风、雨、人等几个方面分写。第2段是对春的宏观勾勒。顺着“脚步近了”这一句的思路。春天脚步所到之处,天地万物都醒来了,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是春天的脚步催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然后分写山、水、太阳“刚睡醒的样子”:山“睡醒”便朗润起来,林木抽芽,山草变绿,山色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便“涨起来了”,再现了冰化雪消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便红起来了,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这一段总写春天到来的景象,从山、水、日三个方面勾勒出春景的轮廓。)
3.第三部分(8—10):颂春。(总结全文。新:生意盎然;美:千姿百态;力:青春活力。)
四、主题
本文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第二部分:赏析思考
一、景物描写分析
1.春草图(第3段),写小草的情态,它的质地、色泽、长势。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祥和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孩子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又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浴在轻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