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4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0 21:5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胡同文化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许艳红
           
教学目标:
1、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2、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3、体会并准确把握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思想感情
4、初步培养学生感悟文化的能力,分析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京味语言下的文化沧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名山大川、名都古城,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古都西安,旧邑洛阳、石城南京,古色古香的平遥、山清水秀的丽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一个个城市,我们沉醉其中,因为它们的风景美,更因为它们所孕育的浓浓的城市风情、文化内涵。而北京,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它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随着汪曾祺走进北京最寻常的巷陌之中,去领略一下胡同之中隐没着的文化。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当过教师、编辑等。少时常到其家所开的万全堂中药店廊下的书摊借阅唱本。生平喜读风物民俗、方志游记、草木虫鱼、书论画论、笔记野史之类的闲杂图书。他说:“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评论要多得多。”他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汪先生熟悉市井民居生活,经他的描述,一方水土鲜活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作者以一种文化的品味悠闲、散淡地叙说北京胡同,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现象以及世代居住于此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生活习俗有了如此生动形象的了解。面对新旧文化传统的碰撞,作者在字里行间浸润着一种对胡同文化的怀旧情绪,传递着些许的伤感。
补录:
  人评汪曾祺小品:汪老的随笔小品,像《胡同文化》、《昆明的食菌》、《故乡的野菜》,散而庄,淡而腴。记人事,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叙掌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夜雨春韭,秋末晚崧,皆有情致。“喧闹如山野之闲花,明净如寒潭之秋水。”
三、整体把握(以文本为核心,整体把握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汪曾祺曾在文章中这样记载过: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了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胡同以及胡同中的文化,是作者灵感的源泉。(配合幻灯片叙述)
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全文,阅读时思考如下问题(将相关信息点划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