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试题解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7440字。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1.(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新型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此题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试运行”为切入点,联系19世纪末近代铁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但是不可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更不可能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排除④,故选 A。
2.(2011•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
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轮船招商局成立是在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一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企业在华修建的铁路股应该排除A和D项,由于轮船招商局开辟的是船运业和铁路交通应该排除C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信息技术电报业发展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所有选项基本符合事实。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2011•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12月考试)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A 简单识记、常识。
5.(2011•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二质检)观察右图,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
A.英国炫耀已控制中国邮政权
B.宣传中国通信实现了近代化
C.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
D.庆祝在华获得“新界”租借地
【解析】C 本题要根据选项内容予以判断。1842年
《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五口通商之一,故1893~1843年
应该是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A、B说法错误。D项不能
说明1843年时间点。
6. (2011•山东实验中学一测)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解析】B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同时也维护了中国的航权,所以应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