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1届普通高考考生知识能力水平摸底测试(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1小题,约7760字,答案扫描。
四 川 省
2011届普通高考考生知识能力水平摸底测试(一)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4至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 2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分别回收并装袋。
4.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 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Cu 64 0 16 N 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哺乳动物新个体产生的起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B.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精子和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是物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生理基础
2.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小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体内检测到含14C的赖氨酸
B.婴幼儿被EV71病毒感染后,T淋巴细胞可裂解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并将病毒消灭
C.植物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有一个最适浓度,超过该浓度茎的生长就受到抑制
D.植物光反应过程中,NADP+转化为NADPH实现了部分电能向活跃化学能的转换
3.将畜禽粪便等固体有机废弃物进行好氧微生物发酵堆制处理,并定时翻堆通气,可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下表是某实验所得的部分参数值(注:大肠杆菌是肠道病原菌的指示菌)。 ( )
堆制时间(天)
检测指标 0 1 2 5 10 15 20 25
堆料中的温度/℃ 20 41 52 65 68 64 56 48
微生物总数的对数值 10.0 9.1 8.5 7.7 7.5 8.2 8.2 8.3
大肠杆菌的对数值 3.3 4.7 2.6 0 0 0 0 0
有机物含量/% 37.0 36.9 36.1 35.0 33.5 32.1 31.4 30.5
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堆制0至10天,堆料温度升高是导致微生物总数逐渐减少的主要因素
B.堆制时翻堆通气可促进有机物降解,并有利于某些细菌将NO3—转化为N2
C.堆制过程中,微生物类群随堆料温度、有机物含量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D.堆制处理能杀死肠道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有利于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的关键生态因素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