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3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2 5: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广州市六中 吴玛琍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高一的学生对散文"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的特点已有一定的认识,对散文的内容美与语言美也有一定的体会。并且,在课外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古代优秀诗词及散文。但是,这与赏析本篇散文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教师为此做好足够的铺垫。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故都的秋》是一篇特色别具的咏秋之作,作者带着浓烈的主观感情融人客观景物中,凭其细致的观察,精微的体会,加以细腻传神的描写,点染出一个亲切而富于韵致的秋天。
  本文的文字并不艰深,结构也很明朗,因此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对本语言组合与运用技巧的体会,以及结合时代背景对语言所创造的五幅秋景图的情韵美的欣赏与感受。而这亦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领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智能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对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的最深刻的感受,写出景物神韵的方法。
  2.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活动,提高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
  3.通过对本文"形"与"神"的内涵与关系的明确,扩展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三)审美目标
  1.能够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清丽、精致细腻的特点并作出评析;
  2.能够再现语言所描述的图景,学会欣赏其中的情韵美。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1.印发与本课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欧阳修的《秋声赋》与教师编写的《郁达夫及<故都的秋>背景简介》。
  2.写好两张投影片(学习目标、赏析的原则、要求);准备三段音乐(《秋日的私语》、《秋之歌》及《天鹅湖》);准备几张意境与课文相近的秋景图明信片。
  3.布置学生预习,要求:(1)在文中所写的秋景图中,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并说明理由;(2)思考文章是怎样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传达出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提示:应结合字、词、句来作具体分析)
  4,课前做好如下板书:(1)黑板正中写下标题及作者;(2)黑板右上方摘录欧阳修《秋声赋》中"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菲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贬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几句。
 (二)学生的准备
  1.阅读教师提供的补充阅读材料:
  2.按教师提出的要求自读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二,并做好课堂发言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
  1. 教师先让学生听两段音乐: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与小提琴曲《秋之歌》片断。然后请学生谈谈从两段音乐中分别感受到怎样的秋天?
  明确:前者表现的是"明丽"的秋天,其基调是欢快活泼的;《秋之歌》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凄清"的秋天,其基调是低沉忧郁的。
  2.教师再举出历代写秋的诗文:欧阳修的《秋声赋》、峻青的《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