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题(8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8科9份)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理科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文科数学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英语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题.doc
鹤岗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贺海峰 审题人:金秋滨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用2B铅笔按照题号涂在相应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着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和默写(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史,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