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备课资料
- 资源简介:
约11730字。
《走近文学大师》备课资料
编写意图
1.通过了解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他们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3.通过相关练习,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激发热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文学大师,中国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鲁迅,外国的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等,如璀灿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走近文学大师,感受大师的风采,和大师作精神上的沟通,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精神行旅。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拉近距离。大师们是为生命为生活为人类而写作的,这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反映;大师们描写的虽然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但是其中所表达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时代、能引发历代人们共鸣的。学生能理解这两点,感到大师就在他们“身边”,给他们以关照、启迪,对他们人生有帮助,自然会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经典。
三、感受大师的思想力量。法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狱中时,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哀叹说:“这两个人亡了法国!”以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文学家们,首先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不仅改变了法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巴金的《家》《春》《秋》,又促使当时多少青年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向新生活。仅仅靠思想,仅仅靠手中的笔,这些大师们就推动了历史巨大的车轮,指引人类走向新的世界。伏尔泰如此,以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而引发解放黑奴战争的斯托夫人也如此……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并阅读相关的作品,看看大师们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大师们思想的力量是怎样通过他们的作品形象、生动并充满智慧地表达出来的,以及为什么能对社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四、感受大师的优秀人格。许多文学大师,他们对人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们精彩的文笔带给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现在他们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体现出人类精神的巨大力量。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离骚》诗篇中,也贯穿他生命的始终,并激励后世仁人志士。我们熟悉的大师如不屈服于专制政权,一生为自由而战斗的雨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也是让人尊敬的人格典范。这些精神领域的伟人,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引导我们走向精神的自由和完美。大师的人格魅力,必然映照在他们的作品中。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德,一直灌注于他的诗文作品中。当我们读《复活》《巴黎圣母院》和《阿Q正传》等作品时,无不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社会怀有的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时,可以指导学生在这方面做些研究。
五、感受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老人与海》的主人公说:“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海明威的人生就是努力实践这个信念,灵魂不屈不挠地时刻在斗争着。人生就是一场战争,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海明威最后以自杀结局,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许多大师们也和海明威一样,内心充满矛盾和斗争,并体现在创作中。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离家出走,是否感到理想和信念的破灭?卡夫卡遗言毁掉自己的手稿,是否是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否定?巴金晚年撰写《随想录》等,是否是对自己生活的某种追悔?以上所举,都可以说是大师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体现。正是由于心灵的矛盾冲突,才使得大师的作品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表现了人类社会复杂的生活和形态,表现了人类的苦闷、彷徨、探索和追求。有人说,鉴赏一部作品,可以只看它的文本,而不必参照文本之外的资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