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三中2010-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全科试题(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8科8份)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化学.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1届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doc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语 文
命题人:冯法平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做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另有附加题6分,凡得分均可计入总分。
2.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卷纸指定位置。
3. 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客观题的答案填写在指定位置的相应序号下面。考试结束,将答卷纸交回方可离开教室。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南苏北的大坟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拔牙习俗。山东大汉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64%,女的占80%。在四川珙县发现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14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
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 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 ,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政 治
命题人:窦振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丰则责取,饥则贱与”。在中国古代,丰年谷贱,政府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等到灾年谷贵时,再平价卖给百姓,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在今天看来,这种“常平法”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
① 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政府恰当的干预有利于经济稳定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元,2010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
A.480亿元 B.600亿元 C.720亿元 D.900亿元
3.目前,活跃在城乡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①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居者有其屋”,房价关 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经济手段有 ( )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生 物
命题人:侯纪琴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蓝藻、结核杆菌和酵母菌三者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
C.精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虽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但并非都有细胞周期
D.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2、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由C、H、O、N、P组成
B.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0的百分含量最高
C.纤维素是所有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D.同质量的糖元和脂肪,含氢比例也相同
3、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ATP、DNA、RNA、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 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观察蛙的肠系膜中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65%,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 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 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合成ATP,苹果树的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数 学
命题人:赵怀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 知全集 ,集合X={x|x2-x=0},Y={x|x2+x=0},则 ∩ 等于( )
A. B. C. D.
2.向量 =(1,2), =(-2,3),若 与 共线(其中 且 ),
则 等于( ) A. B. C.-2 D.2
3.已知 是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且 , ,则 等于( )
A.3 B.5 C.8 D.15
4.在⊿ABC中,三边a,b,c所对的角分别为A,B,C,若a2+b2= ab+c2,则角C为( )
A.300 B.450 C.1500 D.1350
5函数 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6.设 与 ( 且 ≠2)具有不同的单调性,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
A.M<N B.M=N C.M>N D.M≤N
7.不等式 的解集非空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8.(文)如图,目标函数z=ax-y的可行域为四边形OACB
(含边界),若 是该目标函数z=ax-y的最优解,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历 史
命题人:吴香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阕,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 短信, 其中“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深化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纵观 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 树嫁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织紝”,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重农政策的长期推行 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4.《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井田制瓦解 C.铁农具的使 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5.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2010—2011学年
孝义三中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地 理
命题人:李 晴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1~3题
方岩方山沿28°55′36″N剖面图 方岩方山“赤壁丹崖”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一个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正确排序的是
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②地壳水平运动;③流水侵蚀搬运;④重力崩塌;⑤差异风化;⑥地壳抬升运动;⑦变质作用;⑧冰川作用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3.丹霞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和东南地区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化 学
命题人:张东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52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Fe-56 Cl-35.5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氨气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C.NH4Cl的电子式为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物质的水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物质一定是碱
B 某气体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氯气
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根离子
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班第四次模拟试题(卷)
物 理
命题人:严云峰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一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马拉着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做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则正确的是( )
A、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的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D、马拉车的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现撤去F1保留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 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3、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A、B、C、D四个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受力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4、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0J B、合外力对物 体做功12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5、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向上运动了h,速度达到v,这一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不考虑空气阻力)( )
A、Fv B、(F-mg)v C、 D、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