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ppt
- 资源简介:
共30张,另有学案。
专题七: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史观渗透】 【研究方法渗透】
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问题探究】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自然经济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我国的小农经济结束于何时?
3、外资(商)企业出现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其所雇佣的工人主要来自中国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这一史实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的实质?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实质含义?
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影响?
5、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出现于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两条基本途径?
6、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政治影响?
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内部原因中得出怎样的启示?
7、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从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短暂中可得出怎样的认识与启示?
8、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在历史上所起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
10、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分析促进经济发展的要素。
11、中西经济近代化之不同。
【参考资料】
●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棉、洋布 “其质既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1846年晚清学者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织,无棉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去年(1845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材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材三】郑观应《盛世危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材四】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考点二:洋务运动
【材五】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三十年间,洋务派兴办了两类企业。一类企业如江
南制造总局,工人两千多,设备齐全,分工细致,机器生产。经费由清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虽雇用工人,工人却几乎没有报酬,仅有一定的伙食、口粮。另一类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织布局,“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轮船招商局创办五年后便收购了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考点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
【材六】19世纪末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七】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的分布情况(%):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材八】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1至1922年为—4.59%,1927年至1936年为8.7%,1937至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