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1年高三年级模拟理科综合能力试题(一)
- 资源简介:
共34题,约5770字。
山西省太原市
2011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3.回答第Ⅰ卷前,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 Ca 40
Fe 56 Cu 64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B.在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2.下列变异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B.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C.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
D.某人的第5号染色体丢失一个片段,导致患某种遗传病
3.某同学为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a b c d e
来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 - +
灰分 + - + - -
染色反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有(溶解); 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下列对a~e推断最合理的是 ( )
A.血红蛋白、脂质、染色质、纤维素、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染色质、葡萄糖、麦芽糖酶
C.血红蛋白、脂肪、DNA、纤维素、纤维素酶
D.血红蛋白.、脂肪、RNA、麦芽糖、纤维素酶
4.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5.下列关于目前自然条件下的生命物质、细胞和生物体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新的蛋白质必须有其他蛋白质的参与才能合成
B.新的DNA只能通过自我复制而产生
C.有性生殖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才能产生
D.新的生物个体只能通过生殖才能产生
6.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 )
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③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变量:I:CO2的吸收量(释放量);Ⅱ:温度;Ⅲ越生长速率
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a、b、c所表示的变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 ( )
A.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Ⅱ;丙为②、c为I
B.甲为②、a为Ⅱ;乙为③、b为Ⅲ;丙为①、c为I
C.甲为③、a为I;乙为①、b为Ⅲ;丙为②、c为Ⅱ
D.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I;丙为②、c为Ⅱ
7.背景材料:①“3•15”卫生部发布公告,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②农业部将进行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其中包括三聚氰胺和皮革水解蛋白;③2009年8月,山东日照发生液氯泄漏事故;④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承认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