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学段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doc
哈三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模块语文试卷
命题员:于丽娜 李娟 审题员:张艳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39分,第Ⅱ卷111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荒谬 残骇 敕造 五彩班斓
B.寒喧 夙愿 炮烙 朝气篷勃
C.备懒 圾取 畏葸 百无聊赖
D.笑靥 湮没 放诞 碧波荡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对香味文具非常着迷。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香味文具极有可能暗中藏毒,易造成慢性中毒。
B.老张的同学朋友来家里做客,老张指着他八岁的儿子对大家说:“家里有这个‘混世魔王’,一天到晚总不得安生。”
C.《晋书》在取材方面,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不刊之论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D.“超女纪念碑”表现了艺术家的浮躁,他们徜徉在低俗趣味中自鸣得意,打着融合时代的旗号创造一些艺术垃圾。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大风天气下,点火吸烟和乱扔烟头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必须时刻注意烟头、烟灰的处理和火柴、打火机等危险物品的保管。
B.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是“东北三宝”,驰名中外。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等功效。
C.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17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北部和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D.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使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认同度越来越高,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日开幕式上,一瓶张裕百年酒窖干红葡萄酒被联合国收藏。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王无罪岁 归咎,归罪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清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没有用来……的(办法)
C.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
追亡逐北 北方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吾尝跂而望矣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弃甲曳兵而走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而耻学于师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经典新解
最近有人建议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理由是作品“情感不健康,
文风孱弱病态”,其父横穿铁道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云云。
经典名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记录和表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传递的思想感情代表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的社会生活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