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7300字。
西地平线上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阅读有目的
△欣赏大自然壮观奇异的一面,体悟悲剧式的美丽,从而激发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培养自己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读前要热身
最后一滴水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位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流着泪等待她远去的情人。她的泪珠儿滴下来,汇成了一片美丽的湖,这就是罗布泊。许多年之后,姑娘变成了岩石,人们却因了这片湖而得以安居乐业。
还有一个故事,未来的某一天,人们的生 17—1 活越来越无法想像,昔日茂盛的森林消失了,昔日奔腾的湖水也永远的失去了涌动的风姿;葱郁的田园被无际的黄沙取代了;明净的蓝天被灰雾蒙住了;愉快的欢歌被低沉的叹息压抑了,不久这里的人像许多蒸发了的水珠一样消失了。最后一个人,坐在一片默默黄沙之中,流下了悔恨的泪。
使我们得以生息的那片眼泪聚成的湖水,是哺养文明成长的乳汁,而走向灭亡之谷的那滴眼泪——最后一滴水,盛满的却只有苦涩。
高建群在他的《罗布泊大涅盘》里这样述说,罗布泊在汉代的时候称作蒲昌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沿岸农牧业发达,繁荣而富庶。由于人为原因,在以后的岁月里罗布泊日益缩小,终于在七十年代的某一天,它最后一滴水消失了,裸露的湖底变成了一片可怕的盐滩碱地,方圆百里人迹罕至。罗布泊,这个曾经繁极一时的地方变成了无人区,那些因他的存在而得以生存的生命也就一并消失了。科学家彭加木只身进入罗布泊再也没有回来,探险家余纯顺也把它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了那里,一个被人类扼杀了的湖泊开始变得残忍,残忍的吞噬所有生灵的生命。
孔老夫子站在河边面对涛涛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是多么幸福,能够面对奔涌的碧水抒怀低吟。而我们正在失去这一切,我们把成片的森林砍倒,造了房子;我们把浩渺的湖面填平,种了庄稼;我们毫无顾及地从土地的血脉中汲取它的汁液,我们开动机器,我们几乎能够生产一切,而唯独水,我们面对它总有些无奈。
想想那不断吞噬着绿洲的疯狂的黄沙,想想那多次断流的枯瘦的母亲河,想想我们赖以存在的一切的一切。没有水,就没有了一切,这应是促我们警醒的箴言,我们不希望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高建群,男,1954年生,陕西西安临潼人。当代著名西部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被誉为“陕北史诗”。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 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 17—2 《惊鸿一瞥——作家高建群眼中的中国西部》等,他被认为是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
●识记字音
1.字音
惊骇(hài ) 诳语(kuáng) 震撼(hàn) 安谧(mì)
戈壁(gē) 炫目(xuàn) 雾霭(ǎi) 攫来(jué)
抵达(dǐ) 混沌(dùn) 物什(shǐ) 轮廓(kuò)
罗布淖尔(nào) 成吉思汗(hán)
2.多音字
hán成吉思汗 bó浅薄 mò 抹面
汗 薄 抹 mā抹布
hàn好汉 báo 薄田 mǒ 抹黑
●分辨字形
撼 震撼 霭 雾霭 犄 犄角 垭 垭口 诋 诋毁
憾 缺憾 蔼 和蔼 倚 倚托 桠 桠杈 抵 抵达
●文题解读
“西地平线上”交代了地点,引发读者联想地平线上的事物,本文描写了三次落日正是与地平线有关,实际上本文还写了大量与之有关的人文历史文化,突出了西部的风景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