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案2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宽容》序言
房龙
教学目标:
1领会本序言的独特的写法,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训练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序言一般是介绍或推荐某著作,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如前面所学的《〈物种起源〉导言》,全文前半部分介绍写作的背景情况,后半部分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上学期我们学的《兰亭集序》是一篇关于游宴诗集的序,作者谈到游乐情形也谈到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即:对当时的玄学提出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序言与以前的有所不同,本文从叙述笔法上看象散文诗,又象哲理散文;内容上看很象一个寓言故事。这种笔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种写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作者介绍:
结合《词语手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和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弄清楚宽容的含义,试着给宽容下定义(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讲解“宽容”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此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2.复述原作的内容:作者在阐述了宽容的定义之后,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谈人类的宽容现象。作者认为原始人是最不宽容的,因为统治原始人的信条只有一个,即至高无上的生存欲望,其他一切都要服从它,个人无足轻重,集体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靠群力为自己谋利,只有排斥一切外来的东西,才能得到安全他们发明了“忌讳”来维持不宽容;到了个性发现之后才有了为宽容进行的斗争,这应该归功于希腊人,希腊的信仰自由使他们可以对很多事情采取宽容态度,公元前七世纪的哲学家泰勒斯就倾向于对新思想采取宽容态度,他本人就是敢把一切自然现象看作是受永恒法则支配的结果,是永恒意志的具体体现,不是天神任意支配的结果。他推测“世间万物来源于水,水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世界”当时人们容许他躺在床上寿终正寝。之后要求对神灵恭敬的律法陆续出台,希腊人不容异说的偏见最后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苏格拉底的臭名昭著的死刑判决。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