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呐喊〉自序》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分析鉴赏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呐喊〉自序》。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7页(板书课题)。
学生翻开课文。
教师: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如《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都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吗?
学生:《故乡》、《孔乙己》、《社戏》 (板书)
教师: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哪一部小说集呢?
学生:《呐喊》
教师:我们看一下注释(1)对《呐喊》这部小说的简单介绍。同学们注意创作呐喊的时间1918年——1922年,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呢?(提示:1919年爆发了什么运动?)
学生: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峰。
教师:好,那在这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1840年爆发了什么战争?
学生:鸦片战争
教师:从那时开始中国就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屡受到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麻木和冷漠。虽然,一些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改革或革新运动,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但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贫弱局面一直没有改变。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一些有识之士反对旧文化,反对旧道德,想从改变国民的精神上去拯救整个中华民族。《呐喊》这部小说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题目,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序言,而且是自序,那么什么叫自序呢?
学生: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教师:那么鲁迅创作《呐喊》里的这一系列小说是本着什么样的宗旨呢?这些小说又是经历怎样一番曲折而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先翻到课本第69页看鲁迅先生与他的老朋友金心异的一次对话,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话,可以说是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碰撞所激发出来的火花。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分角色把12段到21段朗读一遍。其它同学仔细听并思考:
金心异来访时,鲁迅在干什么?处于怎样一种精神状态?金心异来访的目的是什么?金心异来访是不是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人听并思考。
教师:金心异来访时,鲁迅在干什么?处于怎样一种精神状态?
学生:抄古碑 消极 寂寞 沉默等
教师:鲁迅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呢?这个疑问我们先放着。
教师:金心异来访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索稿
教师:索稿成功了吗?
学生:成功了。“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教师:金心异来访是不是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
学生:不是 (陷入思考)
教师:那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好,我们翻到课文的前面,一起来寻找这个原因?我们先把文章的第一段齐读一遍,看一下从这一段我们能读出什么信息来?
学生:鲁迅创作《呐喊》的来由是为了年青时候的梦?(板书:梦)
教师:那这里的梦指什么呢?是不是我们平常做的梦呢?
学生:不是。是理想、梦想
教师:是作者年青时候的理想和追求(板书理想和追求)那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