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2210字。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程敏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
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成熟的爱,怎样做一个成熟的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此类论述性文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高中后正是叛逆性最强的时期,他们缺少感恩,与父母间缺少沟通,总认为父母不理解我,逆反心理强,有的甚至离家出走。作为一个执教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爱,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感恩,进而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回馈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高一学生接触的议论文不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议论文阅读的一些方法。
三、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故拟定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课前)
2、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了解弗洛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爱的观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回馈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
2.如何理性地看待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第一点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第二点侧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文素养培养。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学思路是:生活——文本——生活,即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导入课文,再带着情感体验解读文本,将自己的体验与文本对照,最后跳出文本,指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