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1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童趣》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地画出语言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掌握翻译的一些方法。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联想和想象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领会文意。
教学难点:
1.感悟“物外之趣”。
2.了解文言文的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意。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齐背小学时学过的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请同学们谈想象的画面及自己的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鸟语花香、蝶舞莺歌的景象,读了这首绝句,同学们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已经感受到我们同学都是善于联想、喜欢想象的孩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和作者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神游其中”,来领悟作者的“物外之趣”。
或: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 与楼之间画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就把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象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象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正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所带来的“物外之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作品、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