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初探
- 资源简介:
约6160字。
情景式教学初探
广州市培英中学语文科 闫筱莉
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布朗等人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情景认知的观点,认为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基于这一指导精神,本文阐述了情景式教学的内涵及教学形式,重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作者教学中的实践感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情景式教学;实践感悟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反思,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情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布朗等人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情景认知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状况,老师必须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找准教学切入点,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过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作用
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领域。情景问题是改变课本面貌的一个结构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情景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导引。通过积极的情景去“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
从概念上来讲,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