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7360字。
保定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靳海彬 审题人:吴永彬
第I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保守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 )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
3.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商周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6.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C.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7.下图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受外国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B.在甲午战争战后由于清政府的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