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0-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一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共1页 满分50分
命题人 薄英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3.唐诗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4.民间集市“草市”出现于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5.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7.以下近代企业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保兴面粉厂 D.大生纱厂
8.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面粉业和火柴制造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
9.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0.民国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其原因不包括
A.国民党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 B.官僚资本的压迫
C.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1.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四大家族的横征暴敛 B.清政府的压制
C.帝国主义的侵略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2.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2年 B.1949年-1956年 C.1953年-1956年 D.1949年-1957年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14.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历史性事件 A.中共八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1 6.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省的是
A.烟台、青岛 B.连云港、南通 C.宁波、温州 D.湛江、北海
17.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
南宫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5月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
命题人 薄英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农民除交纳田赋外,不存在其他赋税 ②封建社会的农民必须交纳赋税
③古代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④土地高度集中是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②曲柄锄和大镰出现 ③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 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5.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6. “赛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A.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 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C.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产丝绸 D.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
7.诗句“玉腕竹弓弹吉贝(棉花),石灰荖(1ao)叶送槟榔。泉南风物良不恶,只欠龙津稻子香 。”(福建泉州诗人林风《泉南风俗》)其创作不可能早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