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教学目的:
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所隐指的具体的内容。
2.学习文章通过分析对方的论据,指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方法,驳斥对方的论证。
3.学习文章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树立自己观点的驳论和立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鲁迅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
5.给课文列一详细的提纲。
教学重点:
1. 习作者抓住对方论证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做突破口,反驳对方的批驳方法。
2. 学习作者在批驳对方的同时树立自己的观点的驳、立相结合的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列提纲。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所隐指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地三单元的教学目的和特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和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 引入。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主张,这时我们就要指出对方的观点到底错在了哪,怎么错的,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把这些内容写成的文章就成了议论文的一种类型——驳论文。
二、新授。
(一) 介绍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 出示课题,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面对帝国主义的进攻,国民党不敢反抗,却寄希望于国联。蒋介石实行了不抵抗政策,还于9月23日发表演讲中宣称“我们要含辱忍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联公允之判决。”压制全国热敏的抗日热情。但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成立的一个国际间的政府组织,受英法等国的操纵。蒋介石多次向国联就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进行申诉,国联的代表团经过一番调查了解之后得出一个接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合理而正当的”。并企图对中国的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共管”,和日本一起分享在东北三省的权利。这个结论另全国人大失所望。仅三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全部沦陷。日本又进一步向华北深入,一时之间,华北危机,平津危机。33年5月,国民党同日本签订了《唐古协定》,承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具有合法性。34年,国民党有承认“伪满洲国”合法。
34年的4月28日,一些国民党的政界人士在杭州的灵隐寺举行大规模的“时轮金刚法会”请西藏的班禅大师来求菩萨保佑。8月27日,有人在《大公报》上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文章,文中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主义论调。为了批驳这种反动论调,鲁迅于9月25日写下本文。
(三) 自度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玄虚(xuán) 渺茫(miǎo) 诓骗(kuāng) 慨叹(kǎi) 家谱 (p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