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4
- 资源简介:
约3070字。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2010.9.15 高一(1)班
师:(板书课题)先听老师朗诵全诗。
老师激情朗诵。(学生鼓掌)
学生自由诵读。
师:请所有女同学齐读上片。
女生齐读上片。
师:上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生:描写。
师:上片主要写景。读了上片,在你的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面?请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有……还有……?(板书:这是一幅 的画面:有 ,有 ,还有 。)
师:我先示范一下。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有满山的枫叶,有平缓的江水,还有飞翔的鹰、游动的鱼。
生1:这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有一望无际的枫叶,有滚滚流去的江水,还有千帆竞发的场面。
生2: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漫山遍野的红叶,还有群山间流淌的清澈水流。
师:清澈水流在群山间流淌,从哪里见出?
生2:“漫江碧透”,说明江旁的群山倒映在江水中。
师:还能从哪里见出江水清澈?
生3:“鱼翔浅底”的浅底,说明是清澈见底。
生4:这是一幅高低错落的画面,有天上的雄鹰,也有江底的游鱼。
师:仅仅是高低错落吗?请看前面四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生4:还有远近结合。
师:对了。可谓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幅很有层次感的画面,有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江面,还有天上的雄鹰、江底的游鱼。
师:想想这幅画面还有什么特点?
生4:老师,我觉得这是一幅肃杀萧条的画面。
师:何以见得?
生4:“独立寒秋”,还有下面的景色虽然很壮阔,但总觉得有点萧瑟,毕竟是秋天嘛。
师:同学们怎么看?
师:我们先来看“独立寒秋”。你们想起了哪句?孤舟蓑笠翁——
生:独钓寒江雪。
师:谁写的?
生:柳宗元。
师“独钓寒江雪”能见出柳宗元什么样的特点?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那么想想这里的“独立寒秋”,是不是也有着与黑暗势力的绝不妥协?
生:是。
师:另外,毛泽东当时是孤身前往广州,“独立”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景物是萧条还是壮丽,与诗人心境有关。当时,全国上下农民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共两党也空前团结,而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自然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