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正平中学 王赞杨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语句优美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来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本文要紧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品标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得到美的教育。另外,根据单元的学习目的,介绍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朋友关系。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生活,想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诗中讲诗人去山中寻访一个朋友,向童子打听朋友的下落,童子告诉诗人,他的那位朋友到深山采药去了,只知道在这山的云的深处,却不知道到底在哪里。贾岛带着失望的心情回去了。今天我也领着大家伴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翻开课本60面,一起来学习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
二、 明确目标:(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些什么。
2、这篇课文语句优美,试品味精美的语言,读一读,嚼一嚼, 并想一想作者对大自然感情。
3、联系现实生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感情。(出示课件)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找出来读一读。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可与同桌讨论,想一想哪 个文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概括这些“朋友”的特点。)
(3)、文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这种心情正好表现了 "我"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2、 正音训练,扫除字词上的障碍。(出示课件)
幽径(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玄(xuán )奥 清澈(chè ) 禅(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3、思考、讨论、回答:
给学生四五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讨论归纳:(出示课件)
(1)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白云、瀑布、山泉、溪流、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