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黄红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阅读《英雄有泪——北大医院抗击“非典”记实》,思考并回答问题(共70分)
英雄有泪——北大医院抗击“非典”记实
日期: 2003-05-22 供稿:医学部新闻中心
他们只是抗击“非典”战场上一支普通的队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但是,当我和他们一些人交谈之后,真的震动了。在远离生死鏖战现场的人,是想象不到真正直面病魔,以身相拼的人,他们的急,他们的难,他们的痛。对于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感染、倒下;探索、疲惫以及远离亲人、牺牲婚期等等,在他们的脸上不过是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真的没想到,这些连生命都豁出去的人,却有着那么多的放不下。
世界,是因为他们而美丽;生命,是因为他们而珍贵。
1、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2、为什么说他们“却有着那么多的放不下”?
3、仿照“世界,是因为他们而美丽;生命,是因为他们而珍贵。”再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难得的防范意识
在他们用生命拉起的安全屏障之下,春光依旧抚摸着北京的每一个角落。
2003年4月3日,北大医院发现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当时北京的医生对于这种肆虐广东并初露狰狞的烈性传染病,已经警觉。按照《传染病法》的规定,指定传染病当由所在地的专业权威机构做出“判决”。
当时,医院拿到的“权威”报告是否定的结论。也因此,病人可以堂而皇之地取消隔离、消毒、转院等全套措施。
但是,这里毕竟是北大医院,是有着88年历史,中国最著名的北京大学临床医院。行内人很清楚,因为“近水楼台”,医院年年吃“头茬韭菜”。日积月累,这里有着非常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尤其在疾病的恶性流行期。当然,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先隔离,后诊断。非此,又怎能切断传染源?
你不隔离,我自行隔离。3天后,病人症状凸显。“权威”机构只得回过头来把结论推翻。有些玩笑是开得起的,但是在“SARS”面前,那将是成片的大活人束手就擒。直到今天,院长章友康想到此便心生恐惧:如果当时稍有大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4、“病人可以堂而皇之地取消隔离、消毒、转院等全套措施。”该如何理解。
5、“但是,这里毕竟是北大医院,是有着88年历史,中国最著名的北京大学临床医院。”这一句话该如何理解。
这样的悲剧真的很惨烈。非常棒的医院,可以就因为一例未被严格隔离的“病毒王”,致使扩散的速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挨着他的人依次倒下。而其中伤及最严重的是医护人员。知情人痛彻心肺,一场战争还没有打响,一个重型装备师却先失去了作战能力。
其实,还在羊年闹花灯的时候,这所学风朴实的医院,已经开始“SARS”战前总动员。有关培训一天4拨。300人的课堂,拨拨座无虚席。他们的口号:“SARS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在日后应对抢救的时候,被证实非常重要的理念。包括医院的行政,后勤,保安,护工,无一例外都在培训之内。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保卫处处长王斌,冲上马路守护电话亭的事。当时他看到一位确诊的“非典”病人,竟然在医院大门外的电话亭,抱着公用电话哇啦。这意味着小小空间,已经没有了安全,而且很可能成为传播病毒的祸源。对于完全没有法律意识的老百姓,你能怎么办。真的,王斌像发现已经点燃的炸药包,在一时无法消毒的情况下,他只有用死守的办法,冒着个人被污染的可能,阻止后面无辜的人误入危险。
6、“这样的悲剧真的很惨烈。”中“悲剧”是什么意思?
7、“SARS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理解。
8、你是如何看待保卫处处长王斌的行为?
在我国,传染病的防治,不要说老百姓,就是某些专业人员也早已淡漠。那些尘封了几十年的疾病在人们的意识里,几乎荡然无存。自从中国宣布基本消灭麻疹、伤寒、脊髓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