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070字。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一、课标要求:列举列强侵略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两次战争的时间、签订条约的内容;难点:甲午战争的影响、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三、知识结构:
一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 起义。
3.战争的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 》。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6.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4)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① ”。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② 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③ 》。
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④ 、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操纵控制了中国税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