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说课稿
语文组 徐向东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胡同文化》,我把今天要说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 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既序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这一单元全是序言,在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上,是把它放在“概括要点”单元的。表面上看,好象有一个“偏差”,但事实上他们是一致的。关于教材上的这一点修改,是从这篇课文的文体上考虑的,而以前的归类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角度考虑的。
(二),说教法。
正是基于教材上的这种表面上有偏差而实际上二者完全可以统一的安排,我采用了一种二者完全兼顾到的教学方法。
首先,因为在实际的考试中,往往有两篇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二篇有很多的题目考的就是对文中出现的段落或语句进行要点概括。所以,很显然,提高学生的概括要点的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实际考试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
其次,我在教这篇课文之前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这篇课文每一节(一共15节)都有一个中心要点,而且这个要点大部分较为明显,学生只要稍加考虑便基本能找出来,这样对于高一学生,对于他们概括要点的能力也能够起到入门的作用。
而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每节的要点归纳在一起,就是本文的微缩版,或者说是全文的纲要。
所以,在教课文之前的背景知识里,在详细介绍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前提下,我选用了“概括要点”的方法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概括要点”方面能力。
2, 掌握和考试紧密结合的词语尤其是实词、成语。如“安土重迁”等。
3, 领会作者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流露出的复杂感情,从而学习一下作者对这种复杂感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并实际运用到作文中去,即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说学法。
每一小节要点的概括都交给学生完成,学生只要完成了这一点,对于整个文章的把握也有个大概的差不多了。另外,在讲到每一节中所遇到的生字词,我会一一提起,学生可先划出它们,反映快的学生也能够当场记住。为了明确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所有这些,我会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再予以总结性的强调。这样,他们就能够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两点了。
(五),说板书。
板书很重要。是学生能感觉到的最直观的东西。首先,我要写出课题:“胡同文化”。另外,因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胡同文化,我想他为了讲好“胡同文化”,势必先提起和它有关的一种事物——胡同。而事实上,经过我对课文的分析,发现完全如此。那么我先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前面讲胡同,